首页

『奴隶岛』

时间:2025-05-23 09:23:10 作者:马士基集团已在广州港布局16条外贸班轮航线 浏览量:62669

  央视网消息:巡天望远镜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宇宙,而卫星遥感技术则能让地球人更好地看清自己。今天(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8次飞行。

  数百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

  卫星遥感技术以卫星为平台,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以获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状况。

  近几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从太空的视角越来越多地欣赏到地球的各种美景,在这背后是我国遥感卫星陆续实现了多项突破。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稳定运行的300千克以上的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在轨遥感卫星200余颗,实现了16米分辨率卫星数据1天全球覆盖。

  我国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国产高分卫星的“眼睛”可以为船舶指明方向。近日,我国西沙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完成了北斗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两座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我国船舶自动识别岸基系统在该海域的覆盖盲区问题。

  据了解,两座基站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基站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均接入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使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为三沙船舶航行监管、岛礁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为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导助航服务。

  深空探测公布新规划 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从仰望到追逐,从理想到现实,一个又一个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未来,中国航天人的目标还要聚焦深空。

  近日,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2026年即将发射“羲和二号”探日卫星,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除了对太阳的探索之外,我国探月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科学探索,未来中国人建设的月球科研站、能长期驻留的月球基地,都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杨小云介绍,“目前孤独症的发病机制仍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医学界考虑孤独症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孩子出现基因突变,或是母体在孕期病毒感染、接触了化工厂等不良环境,抑或是母体孕期出现了合并症等情况,进而对胎儿的神经发育产生影响。”

福州、厦门暴雨继续,9月5日晚间两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在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背景下,去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速达5.2%,在全球表现突出。消费回暖,进出口总值稳中有升,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回升,这一系列积极迹象为今年经济继续向好奠定了基础。

抢渡赛结束,声势浩大的群众方队横渡随即展开。今年渡江节群众横渡长江活动有27支队伍、1662人参与,除了本地游泳爱好者,还有来自广东、太原、盐城、新乡等地的横渡方阵。

衰老机制、人体器官芯片等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三)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我国已经是创新大国,日益走近世界科技前沿,迫切需要加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掌握更多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技术,还要注重“1+1>2”的集成创新,形成体系化竞争优势。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头,要在制度和政策上下功夫,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我们既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要推动开放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优化国际科技合作管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审查规则和监管制度,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共同应对重大挑战,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四川丹棱老峨山山径赛鸣枪开跑

庞溟也称,预计后期将实施更为有力的差别化房贷利率政策和存量房贷调整政策,也可以在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和利息负担的同时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不过,庞溟也指出,必须看到,单纯使用下调房贷利率等货币政策方式,并不能完全、有效、根本地解决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结构性、趋势性问题的叠加。各地应按照自身实际情况,有步骤、有秩序、有弹性、有差别地调整当地房地产政策,优化限购、限售、限贷、限价、交易税费、住宅类别认定等措施,有效贯彻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一区一策、分类指导,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落实好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复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